約有 2419 項的查詢結果
2023-07-07
中西部聯盟 爭取12.5億補助新建氫能生產中心,由伊利諾州、印第安納州和密西根州聯合組成的中西部綠氫能聯盟 (Midwest Alliance for Clean Hydrogen, MachH2) ,近期向美國能源部提交申請書,爭取聯邦資金12.5億元的補助來建設綠氫生產中心,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2023-07-07
納米比亞政府有望從「綠色氫能」概念中首度獲益,納米比亞政府與一系列歐洲合作夥伴本週簽署MOU,顯示納米比亞「綠色氫能」將作為能源替代品進入歐洲市場。該MOU由納米比亞港口管理公司(Namport)、鹿特丹港口(Port of Rotterdam)、Hyphen、Gasunie、Nampower和In...
2023-07-07
國際海事組織 : 海運淨零 氫、氨船舶有望佔一席之地,國際海事組織(IMO)環境保護委員會本週在倫敦召開會議,針對降低船舶溫室氣體排放戰略將定案,因權衡稅收和其他海運業排碳提案,海運淨零排放目標提前至 2050 年。根據《日經亞洲》報導,因航運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的 2%,與德國持平,要縮小...
2023-07-07
打造跨國綠氫供應鏈,Eneos用澳洲氫能供應日本FCV,日本石油公司Eneos正在建構綠氫(Green Hydrogen)的供應鏈,在2023年6月以自家的氫載體(Hydrogen Carrier)技術,從澳洲運輸綠色氫能到日本,再送到橫濱的加氫站替氫燃料電池車(FCV)填充氫燃料。根據Eneos官...
2023-07-07
俄烏戰刺激能源自主 德加速發展綠氫經濟,去年12月冬季的某天清晨,德國總理、經濟部長、財政部長三巨頭齊聚北海的威廉港,為全國第一座天然氣接收站剪綵。德國官方的審核過程向來繁瑣,平時建一條天然氣管就需要八年,但這座可儲存和轉化液化天然氣的接收站連同與陸地連結的管線,僅不到200天就完工啟用。俄烏戰爭扭...
2023-07-07
謝志誠、莊秉潔觀點:基隆港結合四接打造為商機無窮的LNG港及氫能港,基隆地方人士和部分公民團體常質疑四接會造成基隆港波高「平均增加一倍」,危及基隆港的運作,衝擊基隆港的發展,砲轟四接有「滅港」的疑慮,基隆市謝國樑市長甚至憂心「萬一儲氣槽爆炸恐毀基隆市中心」。四接相關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與儲槽...
2023-07-07
航空業脫碳第一步 英國推氫燃料飛機引擎,英國發動機製造大廠勞斯萊斯成功測試100%使用氫燃料的小型飛機噴射引擎,長期計畫是讓氫能成為主要動力來源,以利航空業永續發展。英國2021年8月發布氫能戰略,揭示至2030年的氫能發展目標,包括低碳氫能產能至2030年達到5GW;政府投入2億英鎊(約新台幣78...
2023-07-07
六方科擬7月底上市 攻氫能源車供應鏈下半年看好,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商六方科技-KY預計7月底以汽車工業類股掛牌上市,下半年營運可望較上半年增溫,已切入氫能源車供應鏈。六方科-KY下午舉行媒體交流會,董事長盧經緯表示,六方科-KY已開發出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機械手臂和穿戴裝置等新應用產品,在工業應用...
2023-07-07
《金融股》富邦集團攜中研院 開發去碳燃氫等綠能,富邦金(2881)、台灣大(3045)與中央研究院簽署「淨零科技研發獎勵合作協議」,捐贈一年共1000萬元的獎勵金,鼓勵中研院研究人員投入去碳燃氫、地熱、海洋能等綠色能源之淨零科技研發,推動臺灣加速邁向淨零轉型目標!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強調,根據國際能...
2023-07-07
日本、韓國氫能車爭霸戰:現代在2018年推出這款車,逆轉勝超越Toyota成全球最大,全球兩大氫能車廠對決:豐田vs現代最急需使用氫氣的產業是運輸業。各國政府也開始推動氫能運輸,特別是積極推動氫能車產業。美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氫能車120萬台、氫能貨車30萬台、氫能充電站4,300座。日本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