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時評〉台灣氫能源發展聯華當先驅 首座加氫站今年Q1-2終可望落地

全球電動車巿場在特斯拉打響第一炮之後,馬斯克最近說,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電動車會摧毀對手。電動車巿場快速淪於紅海巿場,然而,下一個綠能車在那裡?答案應該是氫能源車,而一家台灣企業,已猛著先鞭。

美國總統拜登與能源部長格蘭霍姆,去(2023)年10月13日,在費城港宣布,美國政府已選定7個可享有政府補助的氫能投資案,包括亞馬遜和埃克森美孚,參與的氫能計劃,總共將投資70億美元的聯邦補助款。屆時將在費城港,使用賓州、德拉瓦州、紐澤西州提供的氫能中心,為卡車和其他車型設備,提供氫燃料。

拜登說,氫燃料將有利美國因應氣候變遷。台灣方面也沒閒著,去年10月18日,官民六大企業集團與國營事業,包括台塑、台泥、聯華、中油、台電,均將分別提供儲能與氫能布局成果,搶進氫能未來上兆美元的超級大巿場。氫能大致分為四種,分別是綠氫、灰氫、藍氫、粉紅氫。

既有核電廠生產粉紅氫的成本,在補貼和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分別為每公斤0.48元至1.81美元,以及2.75至4.08美元,是最廉價的產氫方式之一。工研院已主導設立氫豐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展多項氫能技術,積極推動「台灣氫谷」計劃,國發會預計於2050年,氫能占比將提高到 9%至12%,逐步取代石化燃料。

台灣缺電危機,工業副產氫能發電是重要的解方之一,俟廢氫回收再發電的技術更成熟之後,一方面解決工業大廠製程中的「廢氫痛點」,一方面氫能將可提供大型交通載具的動力,共同將氫能市場搭起來。此外,氫是一種乾淨的能源載體,能夠大量儲存、運輸、分送,還可以作為生產氨和肥料的基礎物質,最終可以取代石化燃料。

談到氫能儲運的風險,氫是所有氣體中最輕的物資,一旦外洩,會立即竄升,在高處聚集,尤其它無色、無味且易燃,所以如何適當管制,成為重要課題。作業風險分析不可不慎, 適當通風的環境,防止氣體積聚,並有受過專業訓練的工作人員操作,隨時做好安全檢測和隔離洩漏,定期的環境與勞動檢查,防止意外發生。

全球第一列氫能火車RB33列車,已開始營運,列車上方沒有電纜線,也沒有柴油車頭,由法商阿斯通製造,德國聯邦政府及下蕯克森政府購買,當地的evb公司負責營運,在2022年8月上路,目前共有14個列車,每個列車有4節車廂,共有156個座位,列車最高時速可達140公里,行駛中幾乎聽不到噪音,時速最高每小時可達1千公里,台灣從北到南,高速行駛只要半個小時,即可從台北抵達高雄。

台灣首座加氫站早就在2014年就已經開始醖釀,2022年台灣最大的工業氣體製造商聯華氣體(又稱為聯華林德),一口氣簽下兩個合作案,並與全球氫氣燃料電池商用車供應商Hyzon Motors,共同開發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台灣第一座加氫站可望在今(2024)年首季末至第二季初落地,運用天然氣裂解搭配碳捕捉技術,產生氫氣,設置地點在台南樹谷工業區的氫氣生產工廠。

加氫站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大型車輛需要的350bar(壓力單位),小型車則是700bar,小型車因為氫氣可儲存的空間小,儲氫罐需要高壓儲存氫氣,加氫站提供大、小不同車型加氫服務,需調整氫氣的壓力,才能符合運輸載具的需求。

首座加氫站成本不低,估計至少要一億元,而且要虧五年,才有可能回收成本,作為氫能源的先驅,聯華看到商機,但是也準備承擔先驅者的責任與壓力,未來在技術及管理經驗更成熟之後,能夠提供政府主管機關製訂相關法規意見,共同邁向台灣下一個新能源的世界「氫氣」,其商機值得企業界及投資人共同期待。

資料來源:台灣英文新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