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全球氫能發展四大趨勢:澳洲要當產氫大國、日韓扶植氫能汽車

受到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帶來的危機,節能減碳已成為國際共識,也讓氫能被視為淨零排放的最後一哩路。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出版的《淨零之路氫能科技與策略》指出,全球已有 760 億美元政府資金投入氫能部署,預計到了 2030 年,整個產業價值鏈總投資額將達到 5,000 億美元。

許多國家考量自身特性,規劃相應的氫能應用領域以及發展藍圖,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分析,若以自然資源豐沛程度、地理位置特性優勢、既有產業技術能量這 3 個指標,來衡量各國氫發展趨勢,可大致分類為四種型態:

  1. 出口能源轉型為主,目標為生產大量氫氣,把氫氣作為出口重要項目,如澳洲、加拿大、智利、沙烏地阿拉伯等自然資源或再生能源豐沛的國家。
  2. 技術應用輸出導向,如日本、韓國對出口氫燃料電池汽車最為積極。
  3. 國際貿易樞紐導向,利用港口地理環境成為氫氣重要交通樞紐,如德國、荷蘭利用北海和波羅的海生產再生能源,再用港口與管線輸送至歐洲大陸。
  4. 自產自銷優先,如美國、英國等。

依靠三大優勢,澳洲從能源出口大國到產氫大國的轉型之路

在出口能源轉型為主的國家中,以澳洲最受到國際關注。澳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煤炭與天然氣出口國之一,然而在國際淨零排放的趨勢下,為了維持在能源出口這條經濟命脈的領先地位,也為了避免未來遭到碳稅抵制,澳洲在 2019 年公布「國家氫能戰略」(National Hydrogen Strategy),預計在 2030 年要從化石燃料出口大國,轉型為再生能源出口大國,並將氫能列為五大優先低碳排技術之一。

澳洲想發展成為氫能出口國,具有三大優勢。首先,澳洲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發展較為成熟,且具有一定的規模,成本在過去 10 年下降了 70% 至 80%,相對也讓氫能的生產成本降低。其次,澳洲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目前占總發電量的 27%,預計到 2030 年能占總發電量的 50%,具有使用餘電產製氫能的優勢。最後,澳洲國內已有非常成熟的天然氣產業鏈,以及天然氣管線等基礎建設,未來可快速轉變為氫氣管線。根據澳洲再生能源署的研究,到了 2040 年,澳洲每年對氫氣出口的經濟價值將高達 100 億美元。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所長林若蓁指出,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向澳洲提出合作計畫,將其研發的產氫設備拿去澳洲進行大規模試驗。例如 2022 年,德國能源集團 E.ON SE 與澳洲綠能公司 Fortescue 董事長 Andrew Forrest 宣布,雙方將聯手生產綠氫,目標是替代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林若蓁副所長補充,對於澳洲而言,單靠自己的力量,要建立起龐大的產氫設備,需要耗費很久的時間與金錢,如果能與各國的資金及技術共同合作開發及應用落地,勢必能加速澳洲能源轉型,因此臺灣應該要積極把握與澳洲合作,攜手開拓更廣大的氫能市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方面,台達電與英國專攻燃料電池發電及水電解製氫的上市公司 Ceres 已於 2024 年 1 月簽約,預計於 2026 年底開始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未來也有機會將此技術推廣至歐美及澳洲進行。

澳洲具有成熟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系統,未來有機會轉型為再生能源出口大國。

日韓競逐氫燃料電池車市場,在全球氫能供應鏈找出路

至於技術應用輸出導向為主的國家,大多缺乏自然資源、能源自足率較低,因此發展氫能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扶持國內新興產業發展,再從本土跨足國際。例如日本、韓國是全球汽車出口大國之一,以發展氫燃料電池車為大宗,涵蓋民用汽車、貨卡車以及巴士等,有助於實現電動交通的零排放目標。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曾重仁表示,相較於鋰電池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具有重量輕、行駛里程長、加氫速度快等優點,且相關技術已成熟、商業化多年。

日本早在 2014 年就領先全球提出「氫能社會」政策,2017 年底又公布「氫能基本戰略」,其中交通運輸方面,就是主要著墨的項目。林若蓁副所長指出,日本已有超過 180 座的「加氫站」,預計 2030 年達到 1 千座,並將進一步擴大到氫氣在卡車、船舶、鐵道的應用,奠定其在氫燃料電池的全球領導地位。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推出的氫能汽車 MIRAI,只要 10 分鐘就能加滿氫氣,續航力可達 850 公里,在北美地區與日本國內已有實績。

韓國政府則是在 2018 年將氫能產業定為三大戰略投資領域之一,計畫於 2030 年前成為最大燃料電池生產國。截至 2019 年底,韓國燃料電池出貨量已占全球 40%。至於韓國現代汽車旗下的氫燃料電池車 NEXO,在全球氫燃料電池車的市占率達60%,銷售額世界第一,並在 2022 年快速擴增 45 座加氫站,目前全國已有 149 座加氫站。

日本跟韓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早已發展多年,並販售於世界各國。

歐洲氫能戰略的跨國整合,德國有望成氫氣重要交通樞紐

對於歐洲國家而言,從俄烏戰爭以來,能源價格不斷飆漲,發展氫能的重要性隨之提升。歐盟委員會在 2022 年 5 月發布相關計畫,進一步提高歐洲將氫能作為重要能源載體,以擺脫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的技術已非常成熟,且各國領土相連,生產氫能之後,可透過適當修改既有天然氣管道或港口,直接將氫氣運輸到其他國家,因此歐洲在氫能戰略的考量上,不同於澳洲、日本、韓國等著重於本土出口、本土產業的概念,而是以跨國、跨部門的整合計畫為主,涵蓋整個氫能供應鏈與下游氫應用技術的創新。

以德國為例,北部的平原與北部外海的北海、波羅的海兩處,具有豐富的風力資源,符合發展氫能的條件,並可運送至南部的製造業城市,發展綠色鋼鐵。不過,氫氣除了能應用在鋼鐵及化學工業外,也可作為船舶或重型機具燃料,歐洲國家對於氫氣的需求極大,要百分之百達到自給自足的可能性不高,因此德國也於 2022 年跟加拿大組建 「氫氣聯盟」,強化跨大西洋氫能供應鏈,並以德國港口為中心,輸出至歐盟各國,分析認為德國的氫氣網絡將會是歐洲氫燃料網的核心。林若蓁副所長提及,德國在 2022 年建構全世界第一列完全以氫能為動力的火車,就是由法國公司 Alstom 生產製造,未來還將延伸至法國、義大利等。

美國最早關注氫能,能源需求龐大以自產自銷為主

美國是最早將氫能納入考量,並預計規劃 7 處氫能重鎮,投入 70 億美元,堪稱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先進製造業投資之一,2002 年美國能源部發布「國家氫能路線圖」,之後由能源部能源效率與再生能源辦公室統籌產氫、儲能與運用的發展,直到 2023 年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國家潔淨氫能戰略和路線圖》,都顯示美國對氫的重視。不過,儘管美國豐富的再生能源,以及相對完善的綠色金融交易制度,能讓美國氫能產業站穩領先地位,但美國本身就是能源需求大國,因此萬皓鵬副所長指出,美國的氫能政策會優先以國內自產自銷為主。

曾重仁教授總結,隨著對傳統化石燃料依賴的風險日益增加,包括供應不穩定和價格波動,先進國家通常具有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和高能耗需求,因此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尋找更安全、穩定的能源來源是一個重要考量。先進國家投入氫能研發的原因,在於氫能技術的潛力巨大,能夠幫助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時也是對再生能源利用和技術創新的一種投資,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並推動經濟向低碳轉型。

資料來源:科技魅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