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德國氫能戰略中的進口目標能實現嗎?

7月底,德國政府透過了新修訂的國家氫能戰略,修訂版將用於制氫的電解槽裝機容量2030年目標由原來的5吉瓦更新爲10吉瓦,而管道運輸網至2027/2028年達1800公里。像很多國家和地區一樣,德國對綠氫這個未來乾淨能源寄予厚望,尤其在製造業和重型卡車、航空和輪船交通的去碳化上,而爲了實現2045年全面氣候中和,2030年這個時間點也至關重要。

10吉瓦是個多大的目標?按照德國聯邦政府的估算,2030年,德國對氫能的需求爲95到130太瓦時,本土產能能覆蓋30%到50%的需求。德國自己很清楚,在綠氫製造上,德國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其產能除了受限於風能和太陽能綠電建設力度,還受到本土氫能生產成本的影響。能源諮詢機構Aurora Research對西班牙、摩洛哥、澳洲、智利、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德國各國綠氫生產成本進行了比較後發現,至2030年,所有五個國家的生產成本都低於德國。即使加上運輸費用和其他費用,除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從其他四國進口也可能比德國自產更便宜,而最划算的情況是透過管道運輸的方式從西班牙進口綠氫。今年年初,在將巴塞隆納到馬賽的氫能管道H2Med延長至德國一事上,法德兩國達成了一致。當然,按照修訂版氫能戰略,至少在2030年前,在氫能管道到位之前,德國的氫能進口主要靠船運。

2030年時本土產能覆蓋30%到50%的需求,這同時意味著,50%到70%的氫能供應得依賴進口。比起該戰略中氫能自產目標是否具有雄心來,可能更緊迫的問題是,在氫能未來可能處於緊缺的狀態下,戰略中的進口供應有多安全,或者說,進口目標有多現實。在綠氫的全球競技場上,競爭除了存在於誰能生產出更便宜的綠氫,還可能發生在進口國之間:怎樣才能保障供應安全?如果說自產能力還可以在一定限度中靠自身努力,但一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進口方能做的就只能和儘可能多的綠氫生產潛力國搞好關係,以稀釋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供應風險,即廣撒網。

德國已經把求氫的大網灑向了風能和太陽能豐富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沙烏地、摩洛哥、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哈薩克、那密比亞等。在綠氫研究上,德國已經和澳洲、紐西蘭、荷蘭、法國等國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而在氫能供應上,德國總理蕭茲和副總理哈貝克去年一同趕往加拿大,其主要任務就是敲定氫能供應協議。按照協議,2025年起,德國可以獲得來自加拿大的綠氫供應。目前,德國和上述國家在氫能上或進行了能源對話、氫能對話,或簽訂了意向書,或建立了能源夥伴關係,進度不一,而和加拿大之間的氫能關係算得上最確定、最具體。

資料來源:FT中文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