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美國補貼推升韓國電池業者訂單暴增,分析師:台灣在氫能電解槽或可發揮影響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IRA),正推升韓國電池業者訂單暴增,金額突破7490億美元(1千兆韓元),而通用汽車(General)已經擴大和韓企合作。不過,分析師也指出,台灣在電池產業也有機會,例如以氫氣為主的燃料電池正受到矚目,將可在氫能電池電解槽發揮影響。

美國補貼帶動,韓國電池業者訂單暴增

全球都在打造新能源產業,其中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拉抬電池產業發展,帶動韓國三大電池製造廠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三星SDI(Samsung SDI )與SK on業績成長,年底訂單將達到7490億美元。

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日前公布,2022年三家業者,承接並尚未生產、交付的訂單,已達到775兆韓元,如今再度擴大。韓國官員告訴《韓國經濟日報》表示,這是韓國政府首度對電池產業發布預測和展望。

知情人士透露,目該3家業者的訂單加總,遠超過韓國所有電池業者於2030年前產能。他還說即便在所有生產線全開情況下也無法追上,此些製造商勢必要不斷擴大產能。

目前,三星SDI於4月26日擴大和通用汽車的合作,二者計劃投資超過30億美元。通用汽車表示,這座工廠預計在2026年開始運營,將擁有超過30Ghw的產能,使通用汽車在美國的電池芯總產能達到約160Ghw,幫助推動其在北美的電動汽車產能,預計可生產每年超過100萬輛。

通用和三星SDI表示,它們將共同經營該工廠,該廠將擁有製造以鎳為材料的棱柱形和圓柱形電池芯的生產線,除此之外,它們還預計將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

電池產業知情人士David向我們分析,目前電池產業以中國、韓國及日本為主,在目前美中框抗的地緣政治框架下,韓國、日本的電池業者將有更多優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有更多合作。

據韓國調查公司SNE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市佔率第一的是中國寧德時代(CATL)達37%,韓國LG新能源排第二,市佔率13.6%,中國比亞迪排第三,日本松下控股市佔率降至7.3%,被比亞迪超越,跌至第4名。

David強調,目前市佔率而言,均以鋰鈷鎳為原料的電池為主,但隨著需求擴大,這些礦物資源價格也開始攀升,導致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而目前電池上至下遊整合則以中國最為強勢,這也代表電池產業若要有變化,在原料上必須有革新。

氫能為全球能源轉型的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以氫氣為主的燃料電池正成為熱門的市場。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余佩儒強調,2050年氫能在全球能源總需求佔比預估介於12至22%。他引述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氫能報告指出,全球氫能最具潛力的兩大市場即是產業鏈上游製氫端的電解槽與下游交通運輸端的燃料電池,尤以電解槽市場需求可期。

余佩儒進一步解釋,氫能產業涵蓋上游製氫、中游氫儲運、下游多元應用場景。上游依製氫方式,分為化石燃料製氫、工業副產品製氫、電解水製氫(綠氫),其中,朝綠氫發展為實現淨零目標,而電解水製氫的關鍵角色即是電解槽。

余佩儒分析,全球電解槽2022年產能為13.8GW。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到2030年全球業者已規劃產能為61.3GW,主要來自歐洲和中國兩大地區,但該產能規劃數值仍較淨零目標下的850GW需求存在很大缺口,為業者切入綠氫市場的機會。

歐洲電解槽領導業者致力產能的提升,營業範疇往下游端加氫站等布局,例如挪威Nel、英商ITM Power、法商McPhy,而在製氫技術選擇上除了鹼性/PEM外,成立於2017年的德商Enapter主打模組化AEM電解槽。

他說,更重要的是前述歐洲電解槽業者的客戶已擴展到亞太等地,透過示範場域創造產業外溢效益。

余佩儒還表示,電解製氫現階段仍非台灣氫能產業發展首要之務,卻是國際上在發展綠氫投入的重點領域,台灣業者可思考的機會點為電解槽的關鍵零組件或系統整合(SI)角色。

資料來源: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