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有 2419 項的查詢結果
2022-09-30
德國鋼鐵巨擘投入 19 億美元,最大工廠改用氫能製鋼,鋼鐵、水泥等排碳大戶重工業的淨零之路總是漫長又充滿挑戰,德國鋼鐵巨擘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正在氫能直接還原系統投入 19 億美元,不需要稀有、高級鐵就可以製出綠色鋼鐵。以現有的技術,毎製造一噸鋼鐵,就會排放接近兩噸二氧化碳,也因此...
2022-09-30
台塑建碳捕捉再利用示範廠擴大減碳,經濟部技術處今(23)日表示,因應全球對綠色供應鏈的要求,以及歐盟2023年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衝擊,投入淨零碳排技術研發,補助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大學、南臺科大及工研院共同建置全台第一套「二氧化碳捕捉及再利用」前導示範場域,以完整的「二氧化碳捕獲」、「氫...
2022-09-28
高力迎能源商機,逐步擴產添動能,高力(8996)受到先前Bloom Energy與南韓SK集團簽訂價值45億美元氫燃料電池設備和服務,訂單能見度長,高力預計將陸續增加機台設備,從明年到後年產能將逐步增加25%以上,加上板式熱交換器也將有新機台在今年第4季進駐,預期明年產能量也將增加35%左右。高力為...
2022-09-28
歐盟主委預計投資 30 億歐元成立歐洲氫銀行,歐盟主委烏爾蘇拉.格特魯爾. 馮德萊恩於2022年9月宣布成立歐洲氫銀行(European Hydrogen Bank),預計投資 30 億歐元(約 29.9 億美元)發展氫能,盼每年至少生產 1,000 萬噸的氫,將氫能市場規模化。鑒於氣候問題嚴峻、戰...
2022-09-28
聯華林德製氫技術先進又環保 將成為台灣能源轉型及氫能新經濟關鍵一環,【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政府日前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除首要目標「去碳電力」之能源轉型外,同時積極納入氫能技術與應用之發展,一步步邁向淨零碳排的全球目標。臺灣最大工業氣體廠商聯華林德,同時也是台灣最大商用氫氣氣體製造商,運...
2022-09-27
【訊息轉發】德國萊因TÜV:「複合材料高壓氣瓶/長管之設計丶製造及測試 - ISO 11515 及 ISO 11119 系列標準解析」研討會,因應氫能作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一種可行技術路線,是實現未來「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伴隨著氫能源的發展以及氫氣的特性,氫氣的儲存與運輸亦是備受關注的議題。...
2022-09-26
大環境影響能源產業 中油忙甩碳排兼轉型,由於美國原油供應已經連續第三週攀升,原油期貨價格在21日來到兩週以來的最低點,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再度重挫能源需求。即便大環境已經有這麼多亂流,全球節能減碳的步伐依舊沒有停歇。台灣中油長年因身處石化產業之首背負罵名,但其近年來積極轉型,希...
2022-09-26
2050 淨零之路漫長,澳洲面臨氫能人才斷層挑戰,澳洲相當重視氫能發展,2009 年就投入研究、2019 年發布氫能戰略,無論是歐洲還是亞洲,有許多國家打算從澳洲引進氫氣,但最近澳洲研究團隊點出,澳洲正面臨氫能人才缺乏和斷層的難題。澳洲斯文本理工大學維多利亞氫能中心(VH2)研究指出,若要實現淨零碳...
2022-09-23
氫能、碳捕捉、零碳工廠、低油耗輪胎 歐洲商會與台灣中油共同發布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台灣已公布2050淨零轉型路徑,路徑該如何具體實踐?有哪些企業、組織可以協力?有哪些政策應該要制定?哪些技術需要加速投資?從《2050淨零:最佳實踐報告書》可以找到答案?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和台灣中油(CPC)...
2022-09-23
台灣首輛氫能電巴 力拚明年上路,根據《財訊》報導,各界對於台灣發展氫能仍多抱持著相當保守的態度,為何彩碤堅持要發展氫能電巴?歷練過義大客運、義大遊覽車公司、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總經理,彩碤董事長鄭英豪拿出數據告訴記者:氫能電巴依據使用的電力模組與國際運行測試,電池可以保存3.5萬小時,以營運客運的概念,...